欢迎您来到上海胜绪电气有限公司网站!
技术文章 / article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分享一些高压电缆串联谐振耐压试验的实际操作案例
产品中心

product center

分享一些高压电缆串联谐振耐压试验的实际操作案例

更新时间: 2025-03-13   点击次数: 262次

分享一些高压电缆串联谐振耐压试验的实际操作案例?

以下结合10kV~220kV 高压电缆现场实操经验,整理 4 类典型场景的串联谐振耐压试验案例,涵盖参数计算、异常处理及关键操作细节:

案例 1:10kV 短电缆(200m)耐压试验(交接试验)


项目背景:某园区新建配电房,3×300mm² 电缆长度 180m,需验证终端头制作质量。
参数配置:


电缆电容:0.08μF(实测,公式估算 0.05μF/km×0.18km=0.009μF,偏差大需实测)

电抗器:2 台 10kV/1.5A 电抗器并联(总电感 L=25H 并联为 12.5H)

谐振频率:f=1/(2π√LC)=1/(2π√12.5×0.08×10⁻⁶)=159Hz(避开工频干扰)

试验电压:2.5U₀=2.5×8.7=21.75kV(持续 60 分钟)

操作亮点:

小电容补偿:因电缆过短,并联 0.1μF 固定电容(装置内置),使谐振电流从 0.05A 提升至 0.8A(避免保护误动)。

零起升压验证:空试时发现分压器接地线虚接,导致电压波形畸变,重新紧固后波形恢复正弦波(畸变率<0.5%)。

局放同步监测:试验中发现终端头处有轻微电晕(放电量 8pC),停机检查发现应力锥未推入,复位后放电量<5pC。
结果:耐压 60 分钟无异常,绝缘电阻试验前后无下降(1000MΩ→980MΩ),判定合格。

案例 2:35kV 长电缆(1.2km)分段耐压(预试项目)

项目背景:某输电线路运行 8 年,交叉互联电缆出现局部发热,需分段排查。
参数配置:

单段长度:600m(分 2 段),单段电容 0.09μF(35kV 电缆 0.15μF/km×0.6km)

电抗器:4 台 26kV/1A 电抗器串联(总电感 L=4×40H=160H)

谐振频率:f=1/(2π√160×0.09×10⁻⁶)=42Hz(接近工频,需屏蔽外界干扰)

试验电压:1.7U₀=1.7×26=44.2kV(持续 30 分钟)


高压电缆串联谐振耐压试验操作亮点:


交叉互联处理:解开互联箱,逐段试验时临时接地,避免感应电压(实测未接地段电压达 5kV)。

温升控制:第一段试验时电抗器表面温度 65℃(接近 70℃阈值),停机冷却 15 分钟后继续第二段,全程温升<30℃。

击穿定位:第二段升压至 35kV 时电流突增,放电声来自中间接头,开挖后发现防水带老化导致绝缘击穿。
结果:更换故障接头后,两段试验均通过,局放<10pC,绝缘电阻恢复至 1200MΩ。

案例 3:110kV 单芯电缆(3km)耐压试验(交接试验)


项目背景:跨海电缆工程,铜芯截面 2500mm²,需验证绝缘耐潮性。
参数配置:


电缆电容:0.45μF(110kV 电缆 0.15μF/km×3km)

电抗器:6 台 50kV/1A 电抗器并联(总电感 L=6×80H 并联为 13.3H)

谐振频率:f=1/(2π√13.3×0.45×10⁻⁶)=20.5Hz(超低频,避免海缆容升效应)

试验电压:1.7U₀=1.7×64=108.8kV(持续 60 分钟)

操作亮点:

容升补偿:海缆铺设后电容波动 ±10%,提前用 LCR 电桥分段复测,调整电抗器并联数量(原计划 5 台,实测需 6 台)。

过压保护:设置避雷器阈值 119kV(110% 试验电压),升压至 80% 时暂停 1 分钟,观察分压器电压稳定(无容升)。

盐雾防护:海边湿度 90%,用硅胶毯包裹终端头,试验前用红外热像仪确认无凝露(温度差<2℃)。
结果:全程无放电,局放<5pC,绝缘电阻 3000MΩ(极化指数 1.8),创同类工程最短用时(4 小时 / 段)。

案例 4:220kV 主变中性点电缆(50m)耐压(特殊试验)

项目背景:某变电站主变改造,中性点电缆需耐受雷电冲击后工频耐压。
参数配置:

电缆电容:0.012μF(220kV 电缆 0.24μF/km×0.05km)

电抗器:2 台 110kV/0.5A 电抗器串联(总电感 L=2×200H=400H)

谐振频率:f=1/(2π√400×0.012×10⁻⁶)=72.9Hz

试验电压:1.5 倍中性点电压 = 1.5×72.5=108.75kV(持续 60 分钟)

操作亮点:

小电流保护:因电容极小,将过流保护阈值从 0.1A 下调至 0.05A,避免励磁涌流误触发。

振动监测:电抗器串联时机械共振(频率 70Hz)导致噪音,加装橡胶减震垫后振动值<5μm/s。

反送电预防:中性点另一端主变绕组短路接地,试验后用万用表确认电缆芯无残留电荷(<10V)。
结果:耐压后局放<3pC,绝缘电阻 5000MΩ,通过联合验收(含雷电冲击试验)。

案例总结:关键共性经验

参数实测优先:长电缆(>500m)需分段测电容,短电缆(<200m)必须并联补偿,避免 “经验配置" 导致谐振失败。

异常信号速判:电流突增>20%、频率漂移>5Hz、温升>1℃/min,立即停机,优先排查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。

环境针对性处理:潮湿环境需加热去潮(红外灯烘烤),高海拔地区(>1000m)需修正试验电压(每 100m 增加 1%)。

智能装置应用:某 220kV 项目使用 AI 谐振装置,自动识别电缆容性负载突变(±15%),动态调整电抗器组合,效率提升 40%。

(注:以上案例均基于 DL/T 596-2021《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》,现场需结合电缆厂家技术文件调整参数。)